信息来源:网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也是强国之基。作为青岛市的“人口大区”,市北区人口密度大、弱势群体多,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变成了重中之重。过去五年,市北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新增养老床位1900余张,养老机构数、床位数居青岛市首位,新增医疗卫生机构123所、床位2000余张,基层医疗机构网格化服务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攀升。

今年市北区的“两会”上,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有关中医推广、新型医联体建设、AED急救知识普及、健康医养产业发展等提案建议反映了全社会对于医疗服务话题的重视,也推动着市北区医疗卫生的高水平发展和持续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新要求。

开工建设区妇幼保健中心,启动滨县路片区和骨伤医院旧址升级改造,加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湖岛街道等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开展重度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提供救助……这是市北区为持续改善医疗条件、优化医疗布局立下的新目标,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医做群众健康守护者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由于场地设备容易满足、不依赖于大型医疗设备、简化临床医疗过程等优点,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青岛市全面振兴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路上,市北区敢为人先,联合125家驻区中医药单位和企业于2021年7月成立全市首个中医药联盟,以青岛市中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区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构建中医医疗服务的网络,打造了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中医医疗体系,已开展中医药义诊等系列服务6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富有特色的中医药服务6万余人次,让中医药真正走入百姓家,成为老百姓真正的健康守护者。

“我们相信,市北区有能力也有实力,在青岛建成中医药强市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市北区政协委员、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妇一科主任徐慧军将提案聚焦在中医的普及宣传上,希望依托市北的医资力量,借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及其他综合医院浓厚的中医特色,打造青岛中医药主题公园和体验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紧邻海慈医疗集团院区的海泊河公园是市民晨练、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果能充分利用海慈医疗的中医名家和养生保健宣教优质资源,将公园改造为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以贴近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中医药保健技术,面向市民和游客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养生知识,海泊河公园或许将成为市北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新窗口。”

进一步加强推广基层中医药服务是市北区政协委员、青岛数字科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勇的最关心的话题,他从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和扩大宣传三个方向支招儿,建议借鉴紧密型医联体的先进经验,以区域医共体为基础,探索建立由市到社区上下联通的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中医药技术推广联合体。同时,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基础,鼓励各大医院退休中医师到基层坐诊、在职名中医开展多点执业,吸引高、精、尖中医专业人才及优秀医学毕业生落户基层,并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激发患者的潜在需求。

家门口挂上专家号,“健康市北”成新招牌

联手三甲医院,让居民家门口看上大专家;延伸服务触角,全科医生深入寻常百姓家;关爱老年群体,呵护妇幼健康;汇全区民众智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近年来,市北区立足区域特点和居民需求,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1800名基本公卫医务人员通过服务入社区、进家庭、近百姓,累计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10.3万人,高血压随访40余万人次,糖尿病随访18余万人次,每年辖区小学中小学、托幼机构健康查体覆盖率100%,全区健康促进水平一再提升,“健康市北”新招牌就此诞生。

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市北区打造以区内三甲医院项目合作方式为主的“专科联盟”,培育糖尿病、高血压等医联体特色专科联盟5个,创新双网融合服务,将9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3支家医签约团队融入全区22个街道大网格、137个社区940个小网格,累计提供医疗服务30万余人次,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能力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今年的区“两会”中,市北区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科副主任医师甘煜东针对构建新型医联体,打造健康市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建议,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搞活医联体,鼓励三级医院的专家下沉社区坐诊指导,鼓励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社区医院提供签约服务。而面对患者“复诊难”的问题,甘煜东表示,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进行对接,患者住院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备案。“出院后,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可完成内科疾病服用药物的健康指导、开药,外科病人的术后换药、拆线及康复锻炼等,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同时,节省患者的复诊时间。”

“公立医院想要高质量发展,除了提升专业的救治能力,合理改善病人住院条件,才能带给病人更加舒适的体验。”市北区政协委员、青岛市立医院骨关节科主任郭传友则更加关注患者的住院体验,他表示,现阶段岛城百年老院病房拥挤,住院条件亟待改善,建议职能部门在扩大病房面积、减少医院床位、提高床位周转率等方面下功夫,让舒适化医疗成为可能。

把握核心赛道,医养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给青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自去年12月以来,市北区抢抓机遇,率先启动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于今年年初正式成立“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启动仪式”项目,计划打造的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先导区、聚集区、智造区三个区域以及RCEP医疗健康贸易与服务平台、产业资本平台、大数据平台三个平台,将进一步吸引RCEP国家相关机构和企业入驻,助力青岛建立医疗健康数字产业链生态。

2019年4月,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健康产业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2年)》中,提到要建成2至3个产值过百亿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初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短短两个月后,市北区“牵手”百洋医药,提出共同打造大健康产业园,为青岛市带来涵盖智能医疗服务、智能终端体验以及健康教育在内的,差异化的高端健康服务配套。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精医养健康产业,发挥百洋医药等大平台优势,加快健康新零售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样被列入区2022年的重点发力目标。据悉,百洋医药科技创业中心一期及二期项目于近期相继启动建设,把握核心赛道,运

用平台思维做乘法,打造健康人才就业创业中心,市北区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有可为,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