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外科发展过程中,强生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引领者。
外科业务进入中国近30年,强生医疗爱惜康做了三件事:加快创新产品的落地;加速本土化,深耕中国;以及推动医护教育,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强生未来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始终要做的工作。”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生医疗爱惜康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周敏涛如是说。
三十年创新发展,微创外科已到数字化时代
1991年2月19 日,在我国西南边界上的云南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一间略显简陋的手术室内,摆放着一台略显平凡的腹腔镜器械,手术台上,正在进行着由中国医生主刀的中国大陆第一台腔镜手术。
这一次的腔镜手术,主刀是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院长荀祖武,一助是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方登华。手术的成功,开启了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先河,也让郑民华医生等第一批微创外科开拓者看到了腔镜技术的可行性,微创外科的理念从此根植于中国的土地上。
资料显示,微创手术是能够使用微小切口在创伤很小的前提下完成相关手术。三十年来,微创治疗理念凭借其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精细等让患者体验更好的手术优势。
而且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微创手术除了对患者来说受益更多外,对医生来说,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对医院来说,也可以提高床位周转率、部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手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从来离不来手术设备的迭代与更新。三十年来,在微创外科理念不断普及的背后,是手术设备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腹腔镜到NOTES(经自然腔道)到机器人手术的创新更迭。
 
强生医疗外科:不断引进创新医疗产品
在中国外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强生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引领者。
在进入中国的近30年的时间里,作为强生医疗旗下的外科业务,强生医疗爱惜康一直加速引进创新的医疗科技产品,推动更微创化的理念。在今年的进博会上,第四次参会的强生就带来了亚洲首秀的Monarch数字化手术平台,它目前应用在肺部,是全球首台无切口经支气管诊疗肺癌的数字化手术平台。
资料显示,Monarch数字化手术平台应用了全球首款全程可视、电磁导航、虚拟重建三个技术“三合一”的内窥镜技术。一方面,通过一个外型像游戏手柄的内窥镜导航控制系统,医生可以精准灵活地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内窥镜进入人体后可连续显像,提供全面清晰的术中视野。
更重要的是,Monarch使用的柔性支气管镜可以实现360角度调节,在没有切口的情况下经患者自然腔道抵达体内深部病灶,进而采集病灶组织切片以进行诊断,未来还可支持开展结合消融的微创治疗。
“比如肺部小结节,有些肺部小结节在肺外周,需要深入到支气管,甚至是细小支气管,然后才能抵达病灶。而这款数字化设备采用的柔性支气管镜,可以帮助达到深部病灶,更大程度减少患者创伤。”周敏涛解释道。
这一在数字化领域的全新成果,也是强生医疗爱惜康致力于打造卓越外科造福百姓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升级,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方式,如住院时间比较短、疼痛比较少、恢复比较快,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疗手段等。
因此,强生医疗一直在加速引入创新的外科手术技术和产品,包括领先的缝线、吻合器、能量器械以及止血、防粘连和防漏等涉及手术各个阶段的产品,为术中的入路、组织的切割游离止血、以及伤口的闭合等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除了引进创新产品外,强生医疗还不断引领和推广创新术式,提升创新产品的可及性,打造更卓越的术者手术体验和更安全的患者手术效果。
 
推动医护教育,强生医疗全面布局
“2030健康中国”数据显示,多年来,中国的医生和护士数量不断增加。以护理行业为例,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470多万,较2015年的324万增加146万,增幅达4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37增加到2020年的3.35人,而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将达到4.7人。
同时,随着政府不断推动分级诊疗,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医疗的投入,患者能够就地实现高质量的诊疗,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在外科领域的先行者,强生医疗一直在持续推动中国医护工作者专业教育,支持中国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发展。
据周敏涛介绍,在过去20年,强生医疗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两个学术中心,积极致力于在中国普及创新的手术方式,此前还在博鳌设立了第三个专业教育学术中心。据了解,学术中心每年可培训数十万计的医务工作者,以支持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此外,强生医疗还积极打造数字化的平台推动外科专家的交流学习。2020年,强生与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合作打造了“博鳌外科直播时刻”。从数据上看,项目上线仅4个月,70多家中国最顶级外科中心进行了6000场手术直播,联动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万余家医院,超过700万人次的医生在线观看交流。
而除了医生培训,周敏涛介绍:“强生医疗还全力支持护理人才的发展,我们支持中华护理学会开展系列项目,推动中国护理人才的临床技能以及领导力发展。同时,强生医疗积极与医院管理者合作,联合行业权威机构发布行业指南、共识,提升中国外科行业标准,最终更好地造福中国百姓。”
 
深耕中国,加速本土端到端进程
近年来,强生中国始终强调并坚持“创新+发展”双引擎战略,从引进、生产和制造先进产品,到培育本土创新能力,最终打造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从生产制造来看,2017年,强生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在强生医疗苏州产业园内投资1.8亿美元建造近1.5万平方米的爱惜康新工厂,并于2019年落成,拥有世界先进的生产线及相关技术,生产领先的专利外科手术器材,推动强生外科创新产品的本土化。 “至今,我们已陆续交付了直线切割型吻合器和腔镜吻合器的创新产品,预计今年年底将上市抗菌薇乔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它将填补中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缝线产品生产的空白。这些产品都是强生医疗外科的主力产品,我们希望加速本土化,以中国速度更快更好地帮助中国的患者。”周敏涛介绍。
图片
在研发端,周敏涛表示,强生医疗的产品研发,会充分倾听和结合外科医生在临床端提供的需求和反馈,确保产品最终真正符合临床需求。“我们需要和客户相互赋能,真正了解临床需求,及时反馈,不断优化我们的技术和产品。”
强生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其多元化经营的平台也为旗下各业务的内生式创新赋能。强生在上海成立了亚太创新中心以及除北美以外的第一个孵化器——强生生命科学创业孵化器JLABS。关于这一动作,周敏涛表示:“这些公司创新平台都是为了开拓行业更广泛的合作生态圈,是我们不光有内生式的创新,同时也有外生式的创新。”
1994年,强生医疗业务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近30年来强生医疗取得的成就,周敏涛强调:“合作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们在中国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在各领域与本土伙伴积极展开合作,共同创建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科技产品发展。
对于未来,周敏涛表示:“强生将持续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把中国市场打造成全球创新引擎,在引进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惠及更多中国患者的同时,将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不断推向世界。”
信息来源:赛柏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