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医院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规划、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的过程。
医院以全面预算为导向开展目标精细化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能有效增强内部员工的自我约束并优化当前的管理模式,建立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长效运营监管机制,同步加强医院的全面预算监管力度,使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医院的资源和资金,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医院发展的改革与创新,达到“低成本,低风险,高标准”的运营效果。
本文将阐述以国家现已发布的《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等相关文件或标准为依据,将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财务收支、资产负债、装备运维、能源消耗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要素为主轴的运营负荷监测系统有效的整合,通过大数据标杆以及人工智能算法AI加持,构建综合性信息系统来实现医院的所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持续发展、绿色节能、高效扁平的模式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为有效地规划、监测和管理医院的各项运营活动,促进医院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战略目标有据可依,提供坚实的数据决策基础。
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战略导向
公立医院应强化顶层设计,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战略导向,将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和医院战略之中并形成共识,医院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实施运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其操作步骤是:①将医院总体战略分解和确定目标下达,并依据其进行全面预算;②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设置预算组织架构、制定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③制定全面的医院预算,覆盖人力资源、设备、药品、研究、培训等方面。另外,预算需要考虑到医院的规模、服务范围、地理位置等因素,以确保全面的财务规划。

图片

预算编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关注重点:
1、预算编制要有前瞻性。视政策要求和资金保障等要素对重大工程重要项目事先进行可行性及事前绩效评估。为了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尽可能减少事中调整。预算前期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科室运营指标、资源需求及消耗情况,人员结构及需求、薪酬制度调整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及更新改造计划、药品耗材合理库存量及消耗情况,培训计划,医院资产负债情况等等。对重大工程重要项目事先进行可行性及事前绩效评估,主要看是否有明确政策要求;是否与部门职能高度相关;是否属于财政支出保障或医院自有资金支持范围;绩效目标是否合理、明确;规划期内是否可实施且有具体分年度资金安排建议;是否具有明确项目内容和实施计划并经过评审论证等。
图片
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尽可能减少事中调整。预算前期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科室运营指标、资源需求及消耗情况,人员结构及需求、薪酬制度调整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及更新改造计划、药品耗材合理库存量及消耗情况,培训计划,医院资产负债情况等。
2、将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纳入预算编制范围。资本预算包括诸如基础设施建设项、固定无形资产购置预算、对外投资预算等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财务预算包括资金流预算和引入第三方合作预算,应综合考虑医院的流动资产、现有流动负债、预算期现金净流量、资本预算规模、政策要求等因素编制。
3、根据预算项目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医疗收入可采用增量预算法或者弹性预算法,根据业务量,如诊疗人次、次均费用、开放床位数、病床使用率、每床日费用等数据测算;财政补助收入可采用固定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科教收入可采用零基预算法;其他收入可采用固定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支出分人员支出、药品和卫材支出、公用支出、其他支出及项目支出预算。人员支出可采用增量预算法,以上年度人力支出为基础,结合预算年度人力配置计划来测算;药品和卫材支出可采用增量预算法或弹性预算法,根据预算年度的预计业务量与相应预算项目消耗资源来测算;公用支出按二级支出内容可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及弹性预算法;其他支出及项目支出预算可采用零基预算法。
4、建设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引领高质量全面预算建设,是医院战略执行的核心驱动力。预算管理信息模块要具备异构信息采集与整合能力,通过数据治理和整合,提供直观、准确的分析内容,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各项数据的需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满足对预算执行的动态控制,让预算的管控穿插到各工作流程中,构建全面预算风险监控机制,对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的支出进行预警,实现预算控制的前置审核。
图片
二、构建医院质量安全&运营负荷大数据中心
建设全院级质量安全、运营负荷和绩效管理数据中心,实现以患者为核心的临床数据以及医院人财物、流程、科研文化等数据要素的集成、存储和展现功能,为医疗服务、数据分析、医院运营管理等提供数据基础,实现更有效的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构建统一的数据仓库框架结构和统一的指标体系(详见附表),支持统一管理的专题发布,面向不同角色可配置生成相关决策支持系统,实现院内各部门系统数据的集成和统一管理。通过建设该数据中心实现院内各部门系统管理类数据的集成和统一管理,以满足医院整体或科室的学科评价、运营业务分析、主题专项分析及绩效管理等需求,推动医院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数据中心整合医院运营管理活动的数据集,包括与医院运营活动相关的人、财、物所有数据,将人事系统、财务系统以及物资设备系统中心的数据进行重新组织整合,并围绕着管理活动所关心的绩效考核、损益核算、工作负荷、运营效率、服务人次、均次费用、平均住院日、费用增减、医保管控等指标,形成质量和运营数据仓库及数据CUBE。
数据要素集成符合以下原则:
1.全量数据集成:对接现有数据中心,实现临床、运营数据全覆盖,全院历史数据全量集成。
2.实时数据集成:对接现有数据中心或者采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和数据变更捕获技术建立实时复制库,在复制库使用CDC机制(数据变更捕获)获取实时变更数据,使用ETL技术进行实时数据集成,不影响生产库性能。
3.病历后结构化: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等大语言模型技术将病历文书、检查报告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转换。
4.数据标准化:元数据统一、主数据映射、基础字典标准化(包含科室、人员、收费项目等)、医学术语(包含诊断、手术、检验、检查等)统一。参考GB、ICD-10、LOINC、SNOMED-CT等国内、国际标准建立医学术语标准体系。
5.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系统中的患者诊疗数据关联,建立患者唯一标识,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数据集成。
6.多值溯源:科研数据中心所有患者数据支持源系统数据溯源,支持结构化数据溯源,医学术语标准化溯源。
数据治理框架包含数据存储层、数据整合层、数据治理层、数据治理管理层。数据存储层主要实现指标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业务数据复制存储、操作数据存储、主数据存储、数据模型存储。指标数据整合层主要实现将业务系统的患者数据经过数据清洗、转换、标准化、结构化后统一存储至指标数据中心中,支持以ETL、ESB两种技术方式实现数据集成以及接入医院现有数据中心进行集成,并通过结构化服务平台实现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转换。数据治理层主要实现数据的深度治理,包含医学术语标准化、病历结构化以及数据智能补全和纠错。数据治理管理层主要实现科研数据中心数据模型维护、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临床数据在线探查与分析、数据质量评估分析、数据集成过程监控与管理,真正实现数据管理标准化、集成过程透明化、数据分析可视化。
图片
医院质量安全监测和运营负荷管理包含以下三个主题维度:
1、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涵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指标56个,其中国家监控指标26个,其他指标30个,内容涉及医疗、护理、科教、病案、药事、院感、设备、运营财务等方面。
2、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以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相关的指标体系,提供医院床位配置、卫生技术人员配备、相关科室资源配置、运行指标、科研指标等5大类指标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指标、19个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以及51个单病种质量指标,并以此为主题持续加强医院评审指标数据常态化监管。
3、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分为业务活动域、综合管理域、财务域、资产域、人力域、事项域、运营管理决策域业务。业务活动域包括医疗服务、医疗管理、临床科研、临床教学、疾病预防等业务功能。综合管理域包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物价管理、医保管理、内控管理、审计管理等8级33个功能点。财务域包括会计核算、报账管理、资金管理等4级20个功能点。资产域包括物资管理、资产管理、供应商协同等4级22个功能点。人力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等2级12个功能点。事项域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教学项目管理、基建项目管理、通用项目管理、招标项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后勤管理、档案管理、对外投资与合作管理、应急资源调度管理等11级53个功能点。运营管理决策域包括资源与流程监控分析、专项运营分析、综合运营决策分析等4级6个功能点。
三、建立主题分析模型
通过大数据模型诸如贝叶斯、线性回归、帕累托模型、四象限法、RFM模型等梳理主题模型基于已有数据模型进行质控分析、检测和判断,自动生成可视化质控报告,设置数据预警阈值发现异常,并快速发现和定位业务问题。
1、人力资源主题:突出岗位贡献、生产价格、难度系数、时间消耗、授权资质、职称声誉等因素,以患者为中心,对员工实时评估和大数据画像,同时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确保科室人员配备与患者负荷相适应。
2、装备和技术投资主题:突出装备投入产出、购置前瞻性绩效分析、急救设备应急调配、资产合理配置、学科配置保护等因素,同时确保医院的设备和技术处于最新状态并符合医院长期战略规划。
3、供应链主题:管理医院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供应链,确保库存充足并降低仓储成本,包括供应端优化采购流程和回款周期管理。
4、学科发展和运营主题:主要包含学科基本情况、中长期规划、纵横向排名、学科发展优势和短板,重点专学科排名,重点技术权重(内科)、三四级手术权重(外科)等质量指标及患者安全主题。
5、绩效评估和改进主题:定期评估医院的绩效,包括财务运行指标,绩效评估指标、满意度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预算和管理策略。
6、医疗风险主题:通过设定阈值或线性趋势等数据指标走势来识别和管理医院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合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财务运营风险、患者流失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7、持续发展主题:根据医院员工得到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适应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