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首页
总决赛通知
新闻公告
大赛概况
文件下载
关于实验室
往届回顾
第五届
第四届
第三届
我的项目
登录
注册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参会指南
参赛项目
关于成果展
联系方式
首页
/
从《长安的荔枝》看医院信息科的项目管理
“再高级的算法,也算不出临上线前的需求爆炸;再完美的架构,也抵不过凌晨一点的服务器警报。”小王说。
医院信息科的日常,何尝不是一场现代版的 “荔枝转运战”? 当 HIS 系统更换遇上三甲评审,当电子病历改造撞上临床上报国家数据的需求,每一次项目推进都像李善德背着荔枝在驿道上狂奔 —— 容不得半点闪失,却总被各种意外绊住脚。
被 “临时加码” 支配的恐惧
小说里,李善德好不容易算出十斤荔枝煎的方案,却突然被告知要运鲜荔枝?这像极了信息科的日常:
“说好的只是优化一下报表,结果上线前三天变成重做整个绩效模块;原本计划三个月的改造项目,临时改成要赶在本季度考核前交付,现在仅剩8天。”
需求变更像夏天的雷阵雨——说来就来。更无奈的是,有些 “甲方”(临床科室、领导)可能并不理解技术实现的复杂性,就像杨国忠不需要关心荔枝保鲜要损耗多少人力物力。
与时间赛跑的每分每秒
信息科的项目进度表,永远是紧绷的弦。就像李善德用沙盘推演运输路线,我们反复测算系统切换窗口的耗费时间;他为了赶在荔枝变质前送达长安,我们为了不影响次日早交班,常在深夜部署更新。
某次电子病历系统升级,为了避开就诊高峰,团队在凌晨两点开始切换,结果数据库突然报错,又无法恢复备份,所有人盯着屏幕冷汗直冒 ——那种绝望,堪比李善德看到半路翻倒的荔枝箱。
永远不够用的 “资源弹药”
“预算就这么多,服务器不能加,人也调不开,但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这是多少信息科主任的口头禅。
就像李善德为了节省驿站资源,不得不想尽办法优化路线;我们在有限的经费里,既要保障现有系统稳定,又要推进新项目。有时甚至要像他借韩承的人脉一样,“厚着脸皮” 找厂商免费申请技术支持。
比代码更难调试的 “关系网”
医院信息科的工作,一半在项目运维,另一半在 “搞外交”,也有软件开发,有科研探索。临床科室抱怨系统难用,财务科催着核对数据,上级部门又来检查网络安全,还要网络宣讲,拍照佐证……
就像李善德要应付右相、节度使、地头蛇,我们要周旋在不同科室、供应商、监管部门之间。有次上线新的分诊系统,门诊护士长指着屏幕说 “操作太复杂”,那一刻,真希望自己也能像李善德那样,掏出一本《转运方案详解》。
那些 “踩过的坑” 教会我们的事
需求要 “锁死”,但沟通要 “留缝”:用原型图、需求文档把范围定死,但也要定期和临床沟通,提前发现潜在需求变更。
风险预判永远不嫌多:上线前多做几次压力测试,就像李善德提前考察路线避开塌方路段;准备好回滚方案,毕竟 “翻车” 是常态。
别当 “孤勇者”:学会像李善德借运粮船那样,整合各方资源,和厂商、兄弟医院多交流经验,说不定能少走不少弯路。
写在最后
大部分医院信息科的工作,没有小说里的惊心动魄,但每个项目背后都是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和数不清的 “再改最后一版”。或许我们成不了拯救大唐的 “荔枝使”,但能守护好医院的 “信息生命线”——毕竟,当系统稳定运行时,每个医护人员就能多救一个病人。
这一路的艰辛,只有同行人最懂。但请相信,那些改到崩溃的需求、熬红的双眼,终会化作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块块基石。
信息来源:韩工的技术菜园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