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一、三科与福州大学共建的 “胸外科人工智能研究开发中心” 揭牌并投入临床运行。
该中心依托医院胸外科长期临床积累与福州大学科研力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胸外科诊疗中的深度应用,致力于打造医工融合创新平台,推动智慧医疗发展,提升临床服务质量和科研转化能力。
据介绍,中心针对胸外科临床实际需求,构建了集病案资料集成分析、诊疗决策辅助、术前医学影像三维重建与手术规划、智能术前谈话方案设计于一体的多模态智能信息系统。系统融合大语言模型与医学影像分割网络等先进算法,可自动识别病灶并进行病理分类、分级,快速生成包含病灶、动脉、静脉、气道、肺段等结构的精准三维重建模型,为医生提供直观、立体的手术规划“导航图”,显著提升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与效率。
中心自主研发的AI系统深度融合大语言模型与医学影像分割网络,已建成四大核心平台:
AI多学科会诊工作站整合多源数据,辅助制定个体化方案;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构建患者专属模型,定位解剖关系;
智能报告生成平台自动生成结构化记录与报告;
远程医患交互终端支持术前风险演示、术后康复指导。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为6400余例肺癌患者提供术前规划与手术导航支持,重建精度达亚毫米级别,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系统还具备多端协同功能,支持远程会诊、数据共享与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实现高危患者预警、专家资源匹配,提升基层医院分诊能力与区域医疗协同效率。
协和医院胸外一、三科主任郑斌介绍,系统含四大平台,为确保AI建议的可靠性,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对AI生成的诊疗方案进行审核与补充,形成“AI辅助+专家把关”的闭环机制,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多学科会诊的质量与效率。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黄立勤表示,该系统的研发基于多年医工合作基础,自2019年起,团队与协和医院紧密协作,针对临床痛点自主研发智能影像三维重建技术。此次中心的成立,是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重要里程碑。
协和医院院长陈椿指出,中心成立标志医院AI赋能医疗迈出实质步伐。未来,中心将研发胸部疾病智能诊断系统,提升早期诊断率,开发预后预测模型、构建专科数据库、推进远程医疗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他强调,中心将坚持 “临床需求驱动、技术融合创新”,深化校院协同,推动 AI 融入肺部疾病 “防、筛、诊、治、康” 全链条,惠及百姓健康。

信息来源:中国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