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基础设施(新质医疗网络)”赛道:面向医疗机构数据通信网络方案创新项目团队,围绕高质量医院建设,征集高品质医院园区网络、高算效医疗数据中心网络、高效院间互联互通网络、高安全端到端网络创新项目方案。
医院数智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移动护理场景粘性终端不漫游导致查房业务体验差、医院信息点位增加不灵活、多学科会诊等协同类业务保障压力大、医疗物联网建设复杂、医院网络复杂度增加等。
医院网络是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品质的医院网络是医院高质量建设的基础保障。围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体验、提高诊疗效率的目标,“新质医疗网络”赛道希望通过挖掘和推广优秀项目,推动医院网络的持续创新升级。
参与评选的创新项目场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智慧医院园区网络、门诊区域网络、业务窗口网络、病房区网络、手术室网络、行政办公区网络、远程中心网络、公共区域网络、医院数据中心网络等。创新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万兆超宽
万兆超宽是以实现万兆用户接入为目标的下一代园区接入演进方向,是支撑新质医疗网络的技术底座。万兆超宽依托无线(Wi-Fi 7)的大带宽、高并发接入能力,以及有线的高性能承载能力,为医院的用户提供高速连接,有效满足新兴应用对网络带宽、时延和并发性能的严苛要求。万兆超宽的关键技术包括:
万兆无线:是指利用Wi-Fi 7协议的改进以及通过AP之间协同工作提供的高带宽、高并发以及无感漫游的能力,满足医疗网络中新兴应用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诉求。Wi-Fi 7是最新一代的无线标准(802.11be),通过引入6GHz频段、320MHz频宽、4096-QAM调制方式、Multi-RU、Multi-Link等技术,将Wi-Fi网络的吞吐率提升到23Gbit/s,并且为用户提供低时延的接入保障。
万兆有线:是指接入侧交换机,支持万兆有线终端或者无线AP上行带宽升级到10GE,包括经典以太和以太全光两种方案,其中以太全光又包括有源全光和无源全光两个选择。有线的方案选择的关键是线缆选择,如果采用电缆方案,有万兆诉求的(5Gbps/10Gbps)需要选择新部署Cat6A以上线缆,以满足匹配Wi-Fi 7高性能万兆接入诉求,但成本较高。替代方案是利旧Cat5E/Cat6线缆,通过改造接入交换机可提速支持2.5Gbps,从而满足Wi-Fi 7的基础性能要求。而对于全光场景,光电混合缆可满足长距供电同时提供高速接入能力,由于一体化集成,可以大大简化网络部署。
二、确定体验
新质医疗网络对网络的需求已从传统的“连接能力”向“体验质量”跃迁,而传统网络“尽力而为”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不确定”的,经常发生数据丢包、传输抖动等“意外”。确定体验是通过优先级确定、带宽确定、时延确定、高可靠性来提升医护人员的网络体验,满足不同场景对网络质量的要求。确定体验的关键技术包括:
应用优先级:应用报文优先级确定是指基于应用调整报文优先级,实现关键应用优先转发,比如远程视频会议、MDT多学科会诊等。其核心技术包括应用识别和多媒体智能调度等。
用户优先级:用户优先级确定是指对关键用户优先提供网络服务。关键用户除了医院中的重要用户(如院长、主任等),还包括网络中的重要终端,比如会议室中的视频会议终端。优先接入、无线信号增强和无线优先转发等技术用于保障关键用户的无线网络体验。
带宽确定:带宽确定是指不同业务在网络中传输需要占用的带宽可以相互隔离,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彼此干扰。在多业务承载的网络中,为避免多业务并发时带宽不足而导致关键业务丢包,可通过网络切片技术保障带宽。
高可靠性:高可靠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网络关键节点的可靠性,如核心、汇聚节点,出现了设备故障后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不会导致医疗业务中断,可通过堆叠技术或M-LAG等技术实现可靠性备份,其中M-LAG技术能够实现网络设备升级时业务不中断,保障网络7*24小时连续性;另一方面,如何避免数据在转发过程中,因丢包、时延等造成的传输不可靠问题,医疗网络中的移动查房场景,要求中断在移动过程中零丢包,可以通过分布式Wi-Fi技术解决,其核心技术是设备间的ASFN同频组网技术。而在ICU病房等场景,数据高可靠回传,则可以通过双发选收的技术解决转发路径上的单点故障导致的报文丢失问题,显著地提升网络的可靠性。
三、物联融合
医院对网络物联融合的核心诉求是实现医疗网络的智能化与高效化,通过设备互联互通,减少人工数据录入,实现患者信息、诊疗数据的实时同步,减少诊疗时间,同时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状态,通过定位技术(如资产定位、人员定位等),快速调配医疗仪器与应急人员等。同时,需要通过物联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融合,打破业务系统之间的边界,减少运维和建设成本。物联融合的关键技术包括:
无线物联扩展:通过WLAN AP直接扩展物联应用,通过AP内置插卡、USB扩展或者AP PoE扩展物联插卡,兼容BLE、RFID、Zigbee、星闪等物联终端的接入;
物联沉底:在无线AP的容器中内置物联应用,将物联网数据在AP上解析处理,极大减少上层物联网关的压力,并且能够实现分布式计算
毫米波雷达:在呼吸科、烧伤科等科室需要持续对患者的体征数据进行检测,但是让患者佩戴测试仪器又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可以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非接触式的体征检测,持续采集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数据,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四、全域安全
全域安全旨在为医院打造一个动态、智能的综合防护体系。它以统一策略平台为核心,整合各类安全能力,对医院全域(涵盖物理与虚拟资产、用户、业务流、数据及应用)实施闭环防护,切实保障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安全。其关键技术有:
网络隔离:医院的内网业务是医院的核心生产业务,为了避免医疗内网被外部入侵,或者受到外部病毒的侵扰,需要讲内网业务和外网业务进行严格的隔离。当前业界主要的隔离方式包括物理隔离(即建立两张完全独立的物理网络,中间同防火墙或网闸进行隔离)以及逻辑隔离(通过SDN VxLAN技术实现内外网之间路由隔离);
接入安全:包括终端安全,空间安全和远程安全接入等场景,打造随时随地、连接和空间上的整体安全接入能力。
身份与访问管理:强化统一的身份治理、多因素认证和基于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
链路安全:无线空口链路层防窃听,AP+交换机有线回传链路层安全防窃听(MACSec)
微分段:在网络内部(尤其是东西向)实施细粒度的隔离策略,限制攻击横向移动的范围
持续威胁检测:利用AI/ML技术,结合网络流量分析、端点检测响应和用户实体行为分析,实现对高级威胁的快速发现
威胁风险响应:基于持续威胁检测精准识别风险来源,在网络接入近端实施自动响应,阻断风险端接入网络
自主可控:覆盖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关键元器件以及设计制造持续供应,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五、自智网络
自智网络(Autonomous Network)是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和优化能力的网络,核心是通过AI、自动化等技术替代人工操作,实现网络运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自愈”的转变,通俗说就是让网络“自己管理自己”。其核心技术包括:
自主运维:基于Telemetry数据采集以及AI能力自动发现故障、定位根因并修复,比如医院断网后无需人工排查,网络能自行切换备用链路。或者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修复建议,进行一键式故障修复;
智能优化:实时分析流量、带宽、干扰、体验等数据,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比如对无线网络进行自动调优解决干扰、负载不均衡等问题;
预测性管理:通过AI算法预判潜在问题,比如提前识别某设备的老化风险并发出更换提醒,避免故障发生;
数字地图: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人员、应用等信息构筑一个数字地图,通过数字地图的多维感知、预测分析、仿真推演、互联协议能力,实现业务的快速闭环;
网络智能体:通过网络智能体的AI能力,将传统的菜单交互转换成自然语言交互,让系统具备“专家思维”,网络运维不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