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陕西网
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医保局将建设智慧医保作为建设高质量医保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深化“互联网+”建设为导向,强化信息支撑和数据赋能,着力打造便民、惠民、利民、安全的“智慧医保”服务品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医保获得感和满意度。

互联网+经办服务 助力打造“便民医保”

南郑区医保局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医保服务网络,持续加强区、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22 个镇办医保服务站全面建成通网,313个行政村医保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开通使用,下放18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0项高频业务,积极构建群众身边的医保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服务可及性。同时,在区级医保经办大厅设立6个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经办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所有临柜业务当日“一次办好”率达100%。

持续深化“互联网+”建设,利用医保服务APP和微信小程序,大力推行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目前已有10大类29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率达99.7%;全区所有一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91家定点零售药店可通过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直接结算范畴涵盖门诊统筹(共济)、住院、特药使用等医保服务全场景,真正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互联网+医药管理 助力打造“惠民医保”

做好推动医保码便捷就医购药工作,组织各定点医药机构排查是否存在不支持医保码使用或使用存在断点、堵点、薄弱点等情况,收集整理辖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实现医保码就医购药全流程应用中的问题,及时对接医药机构优化改进。同时,为确保参保群众正常就医、购药,区医保局进一步规范医保信息平台结算验证,让群众少跑路,积极开展医保电子凭证密码修改、重置工作,向35家医疗机构发放医保电子码免密支付流程宣传册60套,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便于参保群众知晓操作。

配合做好药店药品价格展示工作,组织辖区内重点药品连锁店负责人参加药店药品价格展示系统操作现场培训会,并建立南郑药品价格监测展示工作群,确保药店药品价格展示工作落地落实。借助国家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对辖区内定点零售药店进行实时监管和常态化价格监测,开展了药品零售价格全覆盖检查和专项治理,6月份推出了药品比价APP,方便群众比价购药,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购药负担。

互联网+重点改革 助力打造“利民医保”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精神、康复类按床日付费和不具备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的医疗机构按人头定额付费改革,增强支付方式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系统性;做好长护险工作,推动失能护理精准服务,截至2024年5月底,全区共受理失能人员申请218人,已上门评估161人,通过上门评估和市级专家综合鉴定,符合重度失能条件的141人。

下放慢特病审批备案权限,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受理申报,区人民医院负责备案登记,医保业务经办中心负责网上审批。简化申报资料,方便患者随时申报、随时办理。改进复审流程,将一年一审改为两年一审,并对13种长期慢性病执行网上简易复审程序。目前,全区办理慢特病门诊备案的患者达14484人,2023年全年慢特病报销4476.71万元,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最高报销金额达到11.6万元,有效满足了群众门诊治疗慢性病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医疗保障功能。

互联网+执法监管 助力打造“安全医保”

南郑区医保局进一步对医保行政执法流程进行了规范,完善权责清单、执法事项清单和服务清单,厘清协议管理和行政执法边界,加强医疗保障行政执法,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公正执法;构建行政执法多方协作机制,建立了与区卫健、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制度,完善了部门间较为顺畅的违法违规线索移送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监管合力。

一体推进医药领域群众腐败专项整治工作,完善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数据共享和案情通报,联合督查督办重大案件,稳步推进医保领域持续向好。同时,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进一步完善医保经办信息平台智能审核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线上智能预警+线下数据核查”有机结合,对全区557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监督检查,切实保障群众利益。